Loading...
「天甚高,与君齐。裹挟爱意,败落贫瘠。」


我生于2005年,那是一个大家都天真得像夏日微风的年代。小时候的快乐,藏在一台老旧电脑的胖屏幕里,像阳光洒在窗台上,暖暖地跳跃。那时没有手机的寄生,也没有惆怅的纷扰,只有鼠标单击出的清脆声,电脑房窗户外的蝉鸣声。网友亲人和计算机陪我嬉笑着跑过每一个午后。幼儿园时,五六岁的我,在大人的笑声中,指导中笨拙地注册了QQ、Email,还有新浪微博。虽然不会打字,但也没关系,我用搜狗输入法的手写功能,在屏幕上歪歪扭扭地画出自己的名字,像在宣示「你的王来了」XD。后来小学发现QQ自带了手写输入,自此神功大成XD。那时的我,最爱钻进QQ空间的小游戏里,像只欢快的蜜蜂,坠落在像素花丛里,每日冲浪,孜孜不倦。

真快啊。六年级到初一,我开始迷上电脑的另一面 —— 不过不是硬件的拼装,而是系统和软件。我像个邪恶的科学家,兴致勃勃地到处装系统、试软件,就像灾后重建或者是主持外科手术一样。初二,那段我最开心最得意的日子,我往前走去:Linux服务器、安卓刷机、还有骇客论坛之类的。我看着论坛他们留下的代码,那些代码就像夜空里的星,闪烁着未知的光,我皱着眉摸索,却得不到半点有用的信息。初三最抽象了,我埋进书本的缝隙里,一头扎进思考漩涡里。那段日子,我开始写各种东西——文章、诗歌、小说。我问自己“为什么”,却总得不到答案,一切像握不住的风,散落一地的是一个个名为标准答案的模版,那些思绪如细沙,从指缝间滑落,留下一地枯竭的痕迹,我的心也开始皱起来。

高中时,我终于决定向编程挥出一剑。Python、Vue、FastAPI、Shell、Js等。之后我试图用代码填补内心的龟裂,却发现始终无法掩盖那片干涸的河床。初二时,我曾遇见一个人,如同晚霞田野间的微风,摇曳着我寂寥的青春。高一,我们短暂地重逢,仿佛命运的齿轮曾为我停顿片刻。然而,变故转瞬袭来,将一切砸得粉碎。那段痛苦如腐烂一地的淤泥,发酵在时间的缝隙里,我不敢直视,只愿让它随风飘散,化作一句轻描淡写的告别。

如今的我,像个疲倦的旅人,徘徊在熟悉与陌生的街角。外面的风冷极了,落叶卷着惆怅,在异乡飘散。童年的电脑屏幕早已暗淡,灵魂深处那块空地,矗立着一棵早春的树,树上的枝桠生长在暗白的天空,地上只能看到儿时的花,树上却没有结出成长的果。爱比死亡更能刺痛我,我却只能沉默着,继续走下去。

爱啊,青春啊,人生啊,难道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台上演奏着无人驻足的独角戏而已吗。

我学习的技术:

C
PHP
Python
JavaScript
React
express
Debian/Arch Linux
Nginx
MariaDB
Kali_Linux|CTF AND Penetration Test
Adobe:Pr,Ps,Ae,Au
PCB:KiCad

为什么做这些: